編號 | 標題 | 日期 | |||||||||
1 |
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或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病毒在鳥類的死亡率低,經基因交換後轉移到人類上感染後成為病發期短、重症率與死亡率均相對於SARS略高而引發社會注意。 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僅在禽間發現,2013年3月下旬,人類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與病例在中國長三角地區被發現,這是該病毒全球首次被發現,中國農業部獸醫師于康震表示: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與患者分離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該病毒經基因交換後仍能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顯著症狀或大規模患病與死亡,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在養禽場尚未檢出),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對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較難追查,病毒在禽鳥間傳播而不能被飼養者以至衛生部門及時發覺」 中國衛計委與世衛駐華代表藍睿明均認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系,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但至今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
癥狀 H7N9禽流感病發3-5天內的症狀為發燒、咳嗽、少痰,與普通感冒類似;及後發展成肺炎,如果發燒5天依然不退,在7-9天後會在24-48小時內突發呼吸困難至衰竭,伴有心臟、肝臟、腎臟的衰竭;從現有死亡案例中看出,由發病、重症至死亡過程約7至11天,過程最短可至5天(即浙江省衛生廳4月4日通報之64歲男性患者案例,3月29日發病至4月4日晚上死亡)。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感染H7N9病毒並非全部為重症。 而在中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提到,此病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縱隔氣腫、膿毒症、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
傳播方式和高危人群 此前的研究顯示,H7N9病毒會在禽類中傳播,但不會使禽類出現癥狀,而H5N1則會導致感染的禽類死亡,因此追蹤H7N9在禽類中的傳播要更加困難。世界衛生組織認為,H7N9病毒「不太可能」導致大流行,目前尚無人際間傳播的證據。而目前,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並無出現因此而被患者感染的情況。 此病的傳染源推測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傳播途徑推測為經呼吸道傳播、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直接接觸病毒或經受病毒污染的水而感染。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認為,現階段高危人群主要是從事禽類養殖、銷售、宰殺、加工業者,以及在發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者。 |
2013/04/09 | |||||||||
2 |
|
2012/11/30 | |||||||||
3 |
誘發氣喘發作主要的原因有三個,第一,遺傳性過敏體質,第二,環境刺激因素(如天候溫差變化大、運動後),第三,各類過敏原的誘發(例如:塵螨)。因為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長年溼度高於55%,室內的塵螨易於生存,所以,雖然春秋兩季過敏症狀較易發做氣喘,但對於有強烈塵螨過敏的幼兒來說,一年四季都容易出現氣喘症狀。
塵螨屍體、排泄物,大作怪
塵螨是最為熟知的常見過敏原之一,根據統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過敏兒都會對塵螨過敏,控制室內的濕度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下,可以防止塵螨的生長。 陳家駿醫生特別強調,其實主要誘發氣喘的是塵螨的屍體與排泄物,所以,除了要限制塵螨的繁殖生長外,居家環境的清潔,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在進行打掃時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建議可以多使用吸塵器、抹布以及拖把,這麼做主要是避免打掃時飛塵,誘發家中小朋友氣喘發作,此外,最好於打掃完成後的一小時,再讓小朋友們進入打掃過的空間內,開玩笑的說法就是對塵螨不只要『毀屍』還要『滅跡』!因為吸入死掉塵螨的屍體,還是會誘發過敏症狀的。
(以上訊息來自健康醫療網)
|
2012/11/30 | |||||||||
4 |
過敏性鼻炎
秋冬衣穿上身前,應再次洗滌
其他誘發幼兒過敏性鼻炎的因素,還包括蟑螂、狗毛、貓毛、花粉、黴菌以及塵螨等,因此,平日應保持家中的環境衛生與通風,儘量讓幼兒遠離過敏原,陳家駿醫師也強調,要將較厚重的秋冬衣服拿出來穿之前,都應該再洗滌一次,一來,防止衣服內有黴菌滋生,二來,厚重的衣物,長時間放置於密閉的衣櫥中,也有可能成為塵蟎最容易隱藏的地方。 其他預防過敏性鼻炎的方法 *平日提升免疫力:多喝水,作息正常、均衡營養,注意保暖,規律的運動。 *避免過敏性食物:最常見的包括有牛奶、蛋、有殼海鮮等食物。 *避免二手菸: 幼兒應避免在二手菸的環境當中。 |
2012/11/30 | |||||||||
5 |
家長易忽略的「哮吼」
經由飛沫傳染的哮吼
陳家駿醫師指出,哮吼是經由飛沫傳染的,所以,應盡量避免於好發季節出現於人多的公眾場所或密閉空間,若幼兒出現哮吼症狀,也不宜再去日托中心或保母家,以免擴大傳染,此外,家人間若出現感冒症狀時,最好也馬上戴上口罩,避免家中其他人受到病毒感染。 嚴重時須插管或氣切 造成哮吼的主要的病原體,還包括好發於秋季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與腺病毒等,哮吼的幼兒,咽喉部位會因為病毒感染發炎,產生紅腫的現象,由於呼吸道也容易被黏液阻塞,氣管容易被壓迫而變得狹窄,因此會造成無法順利呼吸,咳嗽時也會發出如犬吠的聲音,這種情况在幼兒中尤其常見,這是因爲他們的氣管比成人更小,而且尚未發育完全,如果未及時予以治療,幼兒的上呼吸道持續緊縮,將會造成難以入眠、吞嚥困難、無法進食以及呼吸窘迫等情況,嚴重時,病情甚至會惡化到必須緊急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家長應提高警覺。 哮吼應注意 *誤與氣喘混淆:哮吼會咳到聲音沙啞,聲如狗吠,且會併發發燒的症狀。 *初期有類似感冒症狀:食欲不振、精神差、咳嗽、流鼻水等。 *好發時間:常見於換季時,秋季時亦有不少病例,也經常於夜間發作。 *預防:秋冬時,除了多補充水分之外,也應該盡量避免暴露於乾冷的環境中。 *照護:引起哮吼的病毒通常持續約一周,但前2~3天比較容易出現呼吸窘迫的情況,之後呼吸困難的情況會逐漸改善,幼兒得了哮吼,甚至會併發細支氣管炎、肺部積痰,需依醫師指示拍痰、抽痰和住院。 |
2012/11/30 | |||||||||
6 |
又到了季節轉換的時候,忽冷忽熱的天氣,讓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鼻子癢了起來,有些人因為症狀遲未改善,常詢問醫師自己是不是「變成鼻竇炎」?耳鼻喉科醫師表示,兩者雖然有相關,但其實是不同症狀,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因感冒而誘發鼻竇炎,但不會因過敏症狀持續發作,就轉變成鼻竇炎。 過敏性鼻炎是因鼻黏膜腫脹,常見症狀就是打噴嚏、流鼻水以及鼻癢、眼睛癢,最常見的發作原因就是過敏原刺激,在台灣來說,最常見的過敏原就是塵螨,天氣冷熱快速變化也是誘發因子,具有明確的時間性(季節變化)與地點性(接觸到過敏原處)。 鼻竇炎則主要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使得鼻竇的開口被堵住,細菌藏匿在裡面導致發炎、蓄膿,因此會流出濃稠的鼻涕,由於屬於感冒的併發症,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 過敏性鼻炎患者有一部分的確也有鼻竇炎,但是跟過敏性鼻炎的嚴重程度未必相關,主要是這類患者鼻子狀況不好,若沒有妥善保養,除了常常接觸到過敏原、也容易感冒,進而導致誘發鼻竇炎。 |
2012/11/29 | |||||||||
7 |
退伍軍人症是由一種名為退伍軍人桿菌引起的傳染病;病患症狀會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和精神不振等病徵。此病症於1976年在美國1個退伍軍人大會上爆發而得名。 退伍軍人桿菌在多種水源環境中存在,經常存在冷卻水塔中,水塔噴出之水霧散佈於空氣中,進入人類呼吸道而感染,但不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飲食傳播。 |
2012/11/27 | |||||||||
8 |
時節逐漸進入冬季,不少民眾紛紛取出厚棉被預備過冬了,然而堆放已久的被子內常附有大量塵螨,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眼科醫師表示,大量接觸可能引發過敏造成眼睛紅腫乾癢,最近因此前來求診的患者多了3成。 眼科醫師吳怡頡指出,過敏症患者季節變化時容易發作,秋冬時雖然沒有花粉症問題,但長時間待在室內,接觸室內過敏原的時間變長,如:塵蟎、黴菌或寵物毛屑;而且冬季乾冷,過敏發作會更嚴重,常見的症狀包括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腫等。 會突然大量接觸塵螨,主要跟換季有關,有個男子因天氣預報有鋒面來,將櫃子裡厚棉被拿出來蓋,沒想到眼睛卻乾癢難耐、流淚不止,推測就是棉被內附有大量塵螨,加上室內空氣不流通,因此引發過敏反應。 (以上新聞來自於華人健康網) |
2012/11/20 | |||||||||
9 |
何謂真菌
真菌(Fungus)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根據生長特性與形態差異,可將真菌簡單分為酵母、真菌和蕈(蘑菇)。其中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真菌約有300多個種類。
疾病概述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據真菌侵犯人體的部位分為4類:淺表真菌病、皮膚真菌病、皮下組織真菌病和系統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稱為淺部真菌病,後二者又稱為深部真菌病。
透過皮膚的深層入侵性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如下: |
2012/08/07 | |||||||||
10 |
何謂麴菌病麴菌病是由麴菌引起的一種非特異肉芽腫損害,常發生於支氣管、肺、鼻竇、外耳道、皮膚、骨骼及腦膜等處。麴菌多存在於穀物、家禽及動物皮毛中,可經呼吸道、皮膚、粘膜侵入體內。
臨床症狀
肺和支氣管麴菌病常繼發於肺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膿腫。急性期有發熱、氣急、咳嗽、咯血,痰中有綠色顆粒。慢性期有低熱、咳嗽和消瘦。
臨床診斷及鑑別
大部份的感染途徑是從呼吸道, 也就是呼吸時被吸進肺裡去的。至於造成疾病的方法, 可能是因為過敏反應,也可能是直接侵犯。一般則有所謂的麯菌四大症:過敏性支氣管肺麯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BPA))、 慢性壞死性肺麯病(chronic necrotizing Aspergillus pneumonia) 、麯菌球病(aspergilloma)、 和侵入性麯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麯菌球病(aspergilloma),就是當患者把麯菌吸到肺裡面時,剛好患者有一些之前疾病形成的空洞(像是結核菌,或其它壞死性感染...),麯菌就很順利的在這些洞裡住下來,再慢慢長大,變成一個麯球。此時患者就常會出現咳血的情形。而且因為它是住進之前肺已開的洞裡,並不是自己去破壞肺的網織,所以在它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特別的臨床症狀,很多都是在胸部x-光檢查中被偶然發現到。發燒或咳嗽在這類患者並不是很常見,最常見的症狀還是以咳血為主(40%-60%)。 慢性壞死性肺麯病(chronic necrotizing Aspergillus pneumonia)是個急性的感染過程,由於不容易發現,所以常常是到形成很大的區域壞死時才被發現。所以它的死亡率和發現的時機有很大關聯。常發生的族群是在類固醇治療依賴的copd患者,或是嗜酒者。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 侵入性麯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就是一個較為快速,而且有可能致命的情形,一般也是較常在一些免抑低下的人才會發生,像是移植患者、 愛滋患者...等。一般來説,侵入性麯菌病死亡率較高(30%-95%)。
預防與感染控制
感染途徑是從呼吸道吸入。因為它遍佈各處,平常每人每天多少都會吸入一些,但正常人不會生病。嚴重的致命感染,主要是在免疫不全病患發生。因此不讓免疫不全者(因為化學療法、類固醇使用、HIV 感染、接受器官移植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其他會導致免疫不全之疾病患者)得到重症麴菌症是主要預防目標。
|
2012/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