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標題 | 日期 | |||||||||||||||||||||
1 |
一張圖帶您認識空氣汙染物有哪些、懸浮微粒的分類,以及台灣哪些地方汙染物多、空氣差;如何看空氣污染指標,哪類人出門該特別注意?
|
2015/07/22 | |||||||||||||||||||||
2 |
中國沙塵暴和霧霾會南下侵襲台灣
藉由衛星所觀測到的氣膠柱密度圖得到證實,台灣的地理位置因正好位於中國的下游路徑,在每年的冬、春兩季,11~5月的東北季風期間,源自於亞洲大陸大量的空氣汙染物質會經由冷氣團長程傳輸來台,嚴重影響台灣當地的空氣品質和國人健康,其每年3~5月期間更是台灣空氣汙染最為嚴重的高峰期。
(圖1 MODIS 衛星觀測4月平均大氣氣膠光學厚度之結果,每年源由中國地區的空氣懸浮粒子密度有南下台灣的跡象。)
國際媒體爭相報導,今年中國出現近52年來最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因為過度的土地開發和石化能源消費,造成大量的砂塵和重金屬物質隨著冷高壓強風移動侵襲中國各地區,北京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已連發4次警報,高達70個城市經常性且長時間出現沙塵暴和霧霾,各大東北部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標準甚至已超標達到最嚴重的6級程度,嚴重影響當地的視線、空氣品質及國民健康,造成各地居民出門紛紛戴上口罩,因身體不適就診率上升,機場和高速公路被迫關閉。各鄰近國紛紛抗議,受中國的空氣汙染影響,今年韓國、日本和台灣等各地區空氣品質偵測站的空氣汙染指數遽增,顯而易見,源自中國恐怖的「黑色災難」正在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上圖: 因霧霾嚴重影響視線,迫使中國各地區的機場和高速公路關閉。)
(上圖: 每年每當中國砂塵暴襲台的期間,台灣空氣品質偵測站的空氣汙染指數都超標,各地區的指數不是呈現不良、非常不良、甚至是有害的恐怖數值。為此教育部、環保署及勞委會也曾跨部會研商訂出建議停課的標準,依環保署「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的監測標準,考慮執行嚴重縣市地區緊急停課,甚至停止戶外活動的相關考量措施。為此,南縣國中就曾因空汙問題停止學生戶外活動。)
專家指出,中國霧霾中的細顆粒物(PM2.5)濃度過高,而且空氣中如鉛、鎳、砷、鋅等重金屬的濃度也過高,是平時的4~8倍。長期暴露在此環境中,它可以滲透到呼吸器官和血管,誘發效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會導致結膜炎、高血壓、腦溢血、心臟病、中風、不孕、癌症等疾病發生,增加了死亡率,對健康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今年,江蘇一名8歲女童已經証實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肺癌患者,醫生表示其患病原因是長期吸入粉塵導致癌症。兒童的身體器官發育未全,且呼吸量比大人高,導致其易敏感性更高,受空氣汙染的影響也更大,這是得到醫學界共識的,此外,對於年紀比較大的,又或是懷孕中的人,影響也很大。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約23萬的人死於空氣汙染導致的癌症。亞太抗癌大會郝主席指出,亞太地區癌症新增病例佔全球新增病例的45%,而肺癌是最主要的殺手,且數據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近期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空照圖更顯示出台灣為高懸浮粒子濃度的高空氣汙染地區,為了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空氣汙染的問題應當受到國人的重視和改善。 |
2013/11/12 | |||||||||||||||||||||
3 |
1.正確的使用藥物: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按時用藥、不自行停藥,能分辨藥物的使用時機、瞭解藥物的副作用以及處理方法,常見氣喘藥物包括:「長期控制保養藥物」如吸入型類固醇、低劑量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合併製劑;「急性舒緩藥物」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以及「炎症介質之拮抗劑」如欣流 (白三烯leukotriene拮抗劑)。 |
2013/05/01 | |||||||||||||||||||||
4 |
冬季裡使用熱水器多、得防一氧化碳找到你。你可瞭解透天建築熱水器安裝於廚房、公寓建築熱水器裝置在外推加窗的陽台,容易形成無法正常通風換氣,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請民眾注意室內要換裝「強制排氣式熱水器」或電熱水器才安全。
一氧化碳濃度達到12800ppm,幾乎是呼吸一口氣的量,就會感到頭暈,中毒後的症狀不易被察覺,成為潛藏於居家環境中的隱形殺手,為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安裝熱水器請確實遵照「五要」原則: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為頭暈、噁心、嘔吐、胸痛、疲倦、四肢無力、昏迷等,發現家人有上述症狀,立即撥打119求救,在救護車未到達前可依下列步驟處置:一、迅速將中毒者移到通風處,鬆解衣物,呼吸新鮮空氣。二、使中毒者安靜休息,下顎向上抬高保持呼吸道暢通。三、如無呼吸,實施人工呼吸,若無心跳則實施心肺復甦術(CPR),並儘速送醫急救。 |
2012/12/10 | |||||||||||||||||||||
5 |
下表中所列為一般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
2012/11/27 | |||||||||||||||||||||
6 |
空氣-生命中必要的元素好的空氣就是最奢侈的享受
你知道嗎...?
|
2010/11/27 |